十年之後,張恩亮再次引來全國媒體關注。

30歲升副廳、曾是全國最年輕地級市市長的“政壇新星”,為何黯然隕落?

張恩亮30歲就成為副廳級幹部。

1970年出生的張恩亮,十年前41歲。他出任黑龍江省黑河市市長,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市長。此前,張恩亮已經曆了多次越級提拔。十年過去,張恩亮的頭上生出白發。剛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卻在鶴崗市委書記任上黯然落馬。

張恩亮落馬的消息傳到大興安嶺——那是整個張氏家族的仕途發跡之地——一名已退休的當地前任領導搖頭道:“揠苗助長到頭來隻落個顆粒無收。”

30歲成為廳官

從哈爾濱出發,再向北跋涉近千公裏,曆時十餘小時後,就來到了茫茫林海中的大興安嶺地區。

截至目前,大興安嶺的經濟規模與人口數量長期排在全省末尾,但這裏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森林資源,又讓它擁有了非同一般的地位。近十餘年來,多名大興安嶺的一把手升任省部級高官。

張恩亮籍貫黑龍江望奎,但他的青年時代卻在大興安嶺度過。多名大興安嶺當地人士介紹,張恩亮出身幹部家庭,其家族成員在當地頗具影響力。

得益於這樣的家庭背景,張恩亮擁有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履曆。他18歲進入黑龍江省糧食學校,兩年中專畢業後進入大興安嶺糧食局。不過,張恩亮真正來到糧食局辦公室上班,還在兩年以後。剛畢業這段時間,他的組織關係在糧食局,人卻在幾千公裏外的大連,成為糧食局駐大連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對於許多生活在茫茫林海裏的大興安嶺年輕人來說,能夠一麵捧著鐵飯碗、一麵去外麵見識大城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大連待了快兩年時間,張恩亮回到大興安嶺糧食局擔任局團委副書記,一幹就是整整5年。據一名當地人士回憶,這5年中上級其實有意提拔張恩亮,但都被這個年輕人拒絕了。“那時他整日和一幫同齡人玩在一起,對仕途似乎不感興趣,甚至想辭職下海去南方闖蕩。”

直到5年以後,張恩亮終於找到了“人生方向”,漸漸熱衷仕途。從副科到正廳,他隻用了11年,其間多次越級提拔。1997年,張恩亮從大興安嶺糧食局辦公室副主任直接升任市審計局副局長,由副科提拔為副處;2000年,他又從副處直升副廳(由共青團大興安嶺地委副書記調任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這一年,張恩亮30歲,已成為副廳級幹部。8年後,他再進一步,成為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書記。

從中專生到法學博士

擔任團省委書記3年後,張恩亮調任黑河市市長。那一年,他41歲,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市長。

從大興安嶺到團省委,再到擔任市長,多名與張恩亮有過工作交集的人對他的評價一致——可以與他做朋友,但別和他一起幹工作。在這些人眼中,張恩亮是個性情中人,對朋友很仗義,幾乎沒有公子哥派頭,與下屬打成一片,沒什麽官架子。但他的工作能力一般,心思似乎也不在工作上。

據介紹,張恩亮擔任團省委副書記時,回到大興安嶺調研,他一高興,置工作行程不顧,在林場和一幫朋友喝了整整一天的酒,最後把一個人喝到醫院掛吊瓶。

關於張恩亮的工作業績,還有人編過一條段子:他當了5年糧食局團委副書記,其中3年在讀在職大專,拿到了大專文憑;他在副處崗位上待了4年,其中3年在讀在職本科,又拿到本科文憑;團省委副書記幹了8年,花了3年時間讀在職研究生;當黑河市長5年,花了5年時間讀在職博士。“張恩亮工作幾十年最大的業績,就是讓自己從一個中專生變成法學博士。”

柳暗花明的仕途

2016年,張恩亮仕途的低穀與高峰,竟在這一年同時來到。

年初,黑河市委書記換將,擔任市長5年的張恩亮並未接任。同時,黑龍江各地市主官紛紛調整完成,這意味著張恩亮去其它城市擔任一把手的機會也很渺茫。張恩亮難掩失落,隻想著早點離開黑河,回省城做個廳長。外界也有議論,說當年的政治新星恐怕很難再進一步,大概率要在廳長崗位上幹到退休。

據當地一名官場人士介紹,張恩亮回省城的工作其實已經確定,就等著前任廳長到齡退休。但誰也想不到的是,鶴崗官場此時遭遇動蕩,反倒讓張恩亮的仕途“柳暗花明又一村”。

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向三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鶴崗近年來經濟增速較慢,更因房價低迷、號稱兩萬塊可以買一套房而成為“網紅城市”。

除了兩名主官,時任鶴崗副市長李傳良也是爭議不斷。李在整個黑龍江官場都算小有名氣,擔任雞西市財政局長時,實名舉報時任雞西市委書記。後來,市委書記與他握手言和,還推薦他當了副市長。從雞西調來鶴崗後,李傳良仍不改高調做派,對於市委書記與市長的招呼並非全部買賬。

鶴崗的官場內鬥嚴重影響了當地發展,最終,市委書記與市長先後被調離。武鳳呈去了省社科院當書記,後來到省人大常委會任農業林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梁成軍到省政府任副秘書長,但兩人離開後依舊互相舉報,直至雙雙落馬。被各種負麵信息包圍的李傳良,在2017年初選擇了辭職下海,此後不久便出國不歸,如今已被通緝。

正因為鶴崗書記、市長空缺,原本已準備回省城做廳長的張恩亮,被調往鶴崗擔任市委書記。在黑河落空的一把手之夢,在鶴崗得以實現。

一名官場人士分析,張恩亮能去鶴崗,一來是他的資曆擺在那裏,畢竟8年正廳,又做了5年市長;二來張恩亮是一個個性溫和的領導,在黑河沒能晉升一把手,總體上表現大度,還盡力配合新書記的工作,不像鶴崗的梁成軍,與新書記內鬥。

“救火隊長”的隕落

張恩亮在一個非常時期來到鶴崗,被不少人寄予厚望,但很快這些人就失望了。一名鶴崗人士介紹說,張恩亮來到鶴崗後,市委辦公樓前的樹栽了挖,挖了栽,移了好幾趟,辦公樓裏的家具也搬進搬出。眾人私下都在議論,張恩亮覺得前任班子不團結,主要是這裏的風水不好,請來大師“布陣”。

成為一把手後,手中權力更大。於是,一眾張恩亮的親友來到鶴崗,肆無忌憚地插手當地工程建設。

據一名知情人士介紹,張恩亮親友染指工程項目的一個關鍵人物就是時任鶴崗副市長李旭。當時李旭分管棚戶區改造,手握市政建設的大權,將一些工程項目交給張恩亮的朋友。

李旭幫助張恩亮的親友從工程建設領域牟利,張恩亮則多次出手壓下了涉及李旭的舉報。近年來,針對李旭的舉報很多,尤其在2018年,有人拍到李旭在一個酒店用餐,旁邊放了一整箱茅台酒。但所有這些舉報,最後都不了了之,據悉張恩亮在其中發揮了不少作用。

不僅李旭,鶴崗還有許多原本應該調整的幹部,都被張恩亮保了下來。前任市委書記武鳳呈、前任市長梁成軍離開鶴崗之後雙雙落馬。武鳳呈被指“大肆賣官鬻爵”, 梁成軍被指“嚴重汙染當地政治生態”。鶴崗不少官員都曾向武、梁二人行賄,這些行賄者理應受到懲處或調整崗位,但張恩亮的態度卻很曖昧。

今年4月,李旭在辦公室裏自殺,相關部門介入調查,鶴崗官場再度進入一個敏感時期。一個月後,張恩亮被通知前往哈爾濱開會,之後在會場外被帶走,隨即宣布落馬。

一個廣受矚目的政壇新星,一個臨危受命的救火隊長,卻在工作中碌碌無為,還深陷腐敗泥淖,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爛。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上觀圖編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官察室 盧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