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發行市場活躍背後:超400隻產品提前結束募集,釋放了哪些信號?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謝碧鷺 陳鋒 北京報道
近期,多隻公募基金獲市場投資者積極認購,提前結束募集,比如博時基金、富達基金、中航基金等,均於近日對外發布了旗下產品提前結募的相關公告。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1日午間數據,今年以來有425隻基金提前結募,其中權益類產品有179隻,占比超四成。以基金成立日為基準,今年以來共計有1131隻基金發行,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有451隻和249隻。
“今年以來上百隻基金提前結束募資,這可能反映了當前基金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樂觀態度。基金公司為了快速把握市場機遇,可能會選擇提前結束募集以便更靈活地進行投資布局。同時,這也表明投資者對基金的選擇更加挑剔,基金公司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策略和業績表現來吸引資金。”廣州禪滴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正航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多隻次新基金業績優異
2024年收官在即,公募基金全年度表現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麵。從區間回報來看,隨著下半年權益市場的回暖,今年下半年成立的多隻次新基金業績表現情況不錯,搭上了資本市場的“快車”。比如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產業精選混合A,該基金成立於7月31日,截至12月30日最新單位淨值為1.0663;還有南方智弘混合A,該基金成立於8月2日,最新單位淨值為1.1543。
此外還有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紅利精選股票發起A,該基金成立於7月16日,截至12月30日最新單位淨值為1.0787;還有國壽安保農業產業股票發起式C,該基金也成立於7月16日,最新單位淨值為1.1353;此外還有中歐紅利精選混合發起C,該基金也成立於今年7月,最新單位淨值為1.1457。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下半年成立的多隻次新基金業績表現情況不錯,這一良好局麵是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市場環境方麵,隨著經濟複蘇和政策支持的加強,市場信心逐漸修複;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能夠精準把握市場機會,靈活調整投資組合,從而取得優異的業績。此外,次新基金在建倉過程中可能采取了較為謹慎的策略,逐步建倉以獲取更好的貝塔收益,也有助於其業績表現。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基準,截至12月31日午間數據,今年以來共計有1131隻基金發行,發行份額為11817.28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發行451隻,發行份額為2481.76億份;混合型基金發行249隻,發行份額為699.20億份。雖然債券型基金隻發行了336隻,但發行份額卻高達8308.84億份,占比超八成。
179隻權益基金提前結束募集
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多隻基金提前結束募集。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425隻基金提前結募,比如博時科創板人工智能ETF,該基金原來的募集期為12月23日至31日,12月26日,博時基金便對外發布了該產品提前結束募集公告,自12月27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還有蘇新中證500指數增強,原來的募集期為12月12日至2025年2月12日,結果12月26日提前結束募集。
此外,年內發布公告提前結束募集的權益類產品有179隻,占比超四成。比如12月23日,富達基金對外發布了富達低碳成長混合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該產品原本的募集期為12月2日至2025年2月28日,後提前至12月23日結募。12月20日,中航基金發布公告稱,決定提前結束中航優選領航混合的募集期,由原來的12月27日變更至12月20日。
袁帥指出,這一情況確實反映了當前基金市場的一些重要態勢。一方麵,市場資金對基金產品的需求較為旺盛,投資者對基金投資的熱情較高;另一方麵,也可能表明基金公司在市場判斷、產品設計及營銷策略等方麵的能力在不斷提升,能夠更準確地捕捉市場熱點和投資者需求。然而,這也可能反映出一定的市場競爭壓力,基金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可能會選擇提前結束募集以快速推出新產品。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次新基金要把握投資機會並有效控製風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及時獲取市場動態,理性分析市場趨勢和投資機會;其次,製定合理的投資策略和風險控製措施,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資產配置;最後,加強投後管理,密切跟蹤投資組合的表現,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權益市場前景整體向好
對於後市發展,多家公募機構看法較為樂觀。
中信保誠基金認為,目前市場處於流動性尚可但經濟數據尚需驗證的真空期,經濟相關的順周期股票多表現不佳,市場的賺錢效應主要發生在對估值相對敏感的科技題材上。順周期龍頭以及一些滯漲的低估值成長股沒有獲得短期資金的青睞,或需要時間驗證。中信保誠基金對於2025年的行情呈積極態度,在業績主線不夠明確的情況下,低估值成長是性價比較高的方向。
在看來,跨年行情啟動,建議投資者積極把握,“新質牛”是配置主線。國內資金方麵,11月出現年內權益類基金發行高峰,有望為跨年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政策層麵,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或是樂觀情緒發酵的窗口期,“新質牛”相關主題性投資仍會較活躍。如AI+、低空經濟、人形、國產替代、數據要素等;主題投資方麵,關注並購重組和市值管理。
銀河證券表示,從曆史經驗來看,歲末年初大概率將迎來市場的傳統“跨年行情”。市場在流動性整體寬鬆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後續政策和企業盈利改善預期。影響A股中期趨勢的根本是國內基本麵+預期管理。今年業績差的板塊及公司,三季報已經把利空出盡,盈利預測下調,其中消費板塊有困境反轉的可能,明年有可能業績好轉,後麵看政策刺激拉動基本麵改善。
馮正航稱,展望未來,權益類基金的發展前景整體向好。隨著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和投資者需求的多樣化,權益類基金有望在新興行業和創新領域中尋找到更多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科技、新能源、環保等領域,可能會成為投資熱點,這些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同時具有較高的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