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僅是外形問題,伴隨著嚴重肥胖,還會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衰、呼吸衰竭等嚴重健康問題,甚至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部分癌症的發病率也會增加。因此,隨著我國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預防和控製肥胖,成為我國麵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BMI > 27.5 並且出現一種或多種嚴重合並症的糖尿病患者是減重外科手術的適應症人群,而對於BMI>35的嚴重肥胖症,如果多次采用飲食和運動控製依然無法減肥,也可采用手術療法。
盡管減重手術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並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流行,以美國為例,目前全美每年大約開展了20萬例腹腔鏡減重手術,而中國卻隻有三十多年。並且目前還不被大多數患者和支持保守療法的醫生所看好。減重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究竟如何?
為此,筆者專門采訪了作為減重手術在中國的先驅之一,曾參與製定《中國肥胖和 2 型糖尿病外科治療指南(2014年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甲狀腺及代謝外科組委員吳良平教授。
筆者:聽說您一開始是在普通外科工作,那是因為一個什麽樣的契機令您有轉為減重代謝外科的想法呢?吳良平:我從1994年從同濟醫科大學畢業後去到廣州陸軍軍區總醫院,直到2006年升為副高,一直想在普通胃腸外科領域想尋找新的突破。留意到減重手術這塊當時在國外一直非常流行,而在國內,老百姓對減重代謝手術,甚至對肥胖症的社會認知度都偏低。但當時的中國人口基數也非常龐大,對減重需求也大。
於是在06年我就開始著手做代謝外科的理論準備,08年分別完成了理論 技術的儲備。2010年減重手術已經定形。當時第一例患者通過宣傳,來到軍區總醫院做了胃綁帶手術。
筆者:作為在中國開展減重手術的先驅,您當時遇到過哪些困難?吳良平:困難還是是非常多的,因為減重手術這屬於一項新的醫療項目,在國內無論是醫療界還是患者人群,大家都不了解,畢竟它是一個手術。有些雖然患者已經接受,但其家屬不接受,絕大多數人都抱著觀望的態度,對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都想先看看別人的效果再說。但隨著臨床案例的慢慢增多,老百姓對它的效果有目共睹,他們恢複健康是激發我堅持的動力。
筆者:減重手術在中國經曆了什麽樣的發展?吳良平:減重手術在中國全國的例數由3例∕年到現在的10000 例∕年,大家的認知度由強烈不理解慢慢到理解及接受,全國開展手術的醫院由2家變成多家,技術是越來越精,甚至做到精準,手術器械的安全性能也是越來越高。以前減重手術還有胃水球、胃綁帶等,如今通過無數臨床效果的驗證,常規開展的減重術式一般都為袖狀胃切除術和胃旁路手術。
另外專業團隊的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有非常專業的健康管理團隊,個案管理師、管理師、營養師、心理輔導師等重要核心成員,因為手術後效果其中團隊對胖友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目前您一共操刀過多少台減重降糖手術?有沒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可以分享?吳良平:目前我和我的團隊做了有一千多台減重手術,其中不乏很多經典案例,比如說:廣西第一胖溫必善、郭凱等等,每一個胖友背後一定都有很多心酸的故事,也是他們不願意再去回憶的故事,但是當他們瘦下來後,都變得越來越健康啦。
說到印象深刻的事,記得一名叫郭智的患者,他是唯一一個由於脂肪太多,無法用腹腔鏡進行手術,所以隻能選擇開腹;一個來自內蒙古的患者,術後好像出現疑似並發症的狀況,我在他身邊守了三天三夜幾乎寸步不離,所幸並發症沒有發生;還有一個電影學院的女孩,由於專業的原因想我一定要給她做減重手術。她當時體重是110斤,屬於低BMI人群,所以當時我是拒絕的。後來在三個月裏麵她的父母也都過來一起幫她說情,於是綜合了她各方麵身體狀況後,為她進行了減重手術,術後的她減到了90斤。
筆者:普通的病患和家屬,如何選擇靠譜的醫院和醫生團隊來接受這個手術?吳良平:目前國內有160多家醫院提供這個手術,從病患的角度來說,最好選擇於一個成熟的外科中心、醫生的專業技術,以及係統的術後健康健康管理團隊。所以我創立了佑道醫生集團,現在在廣州、海南均設立減重代謝外科中心。我們團隊先後7次被央視報道采訪,在全國幾十家大型三甲醫院進行手術帶教及學術會議上專題演講、手術表演。
筆者:對於中國激增的肥胖率,您怎麽看?吳良平:當前中國肥胖絕對人口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問題絕對不是靠減重手術就可以解決的。更重要的是減重降糖的重要舉措需全民共同努力,全民都有健康意識、合理的飲食、積極參與運動。把肥胖預防和肥胖與代謝病治療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